“小课堂”+“大社会”,让劳动教育成为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时间:2024-12-26 00:55:34 来源:时讯视界

劳动教育是小课堂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社的助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劳动j9增智、教育强体、全面育美的育人综合育人价值。近年来,推器我市教育系统积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小课堂贯通中小学各学段,大社的助贯穿家庭、劳动学校、教育社会各方面,全面与德育、育人智育、推器体育、小课堂美育相结合,j9多措并举打出了强化劳动教育组合拳。2020年4月,市教育局印发《梅州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提供实施指引。如今,我市各中小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意见》方针,使得劳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市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

把劳动教育课堂“搬”到室外

5月1日上午,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位于梅江区西阳镇凤鸣新联研学实践基地的农田里,人头攒动。“要先人工起垄,再把土挖松点。”“你的种子放进去,还要再掩土才可以浇水呀!”一群来自梅县区高级中学的学生撸起裤腿,拿着锄头、铁锹和其他劳作工具,分组跟着种地阿姨赤脚下田学起了种玉米。学生们有的负责起垄,有的负责翻土,还有的负责埋种子和浇水。他们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兴奋地交流着自己摸索的经验。

“这是我第一次下田干活,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我们平时吃的农作物是怎么种出来的,种植过程真是太不容易了。”该校八年级学生陈奕晖感叹道。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下田耕种。“如今很多学生驴马不分、韭菜麦苗不分,动手能力也极差,按照教学要求学校利用‘五一’节开展耕种主题活动,通过把劳动教育搬到田间地头的形式,让学生们实地学习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体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该校团委副书记洪碧霞说道。

梅县区高级中学学生赤脚下田学耕种。

2020年,梅县区高级中学被评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是市现有5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之中的其中一所,而该校劳动课程的开展并非纸上谈兵。“除了下田干活,我们学校还成立了由专职劳技课老师组成的教育团队,设计了从初中到高中的社会实践课程,并建立了创客中心,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还经常应节开展主题劳动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包饺子、包粽子等等。”梅县区高级中学副校长赖祝军向记者介绍,接下来,该校还将把学校荒地盘活成种植园,供学生在校内进行耕种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搭实践平台锻造时代新人

“劳动教育不止有日常值日、室外清洁等普通形式,其实只要是能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都是劳动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思政教育课的引领,以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特色劳动课程为抓手,全方位地从家庭到社会,从校内到校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主要分家庭劳动实践、学校劳动实践、社会劳动实践。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如今兴起的下田耕种活动外,全市各中小学校还积极开展具有客家元素的“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丰顺县实验小学等学校结合本校特色汇编了陶艺文化、大埔小吃、小学生STEAM综合实践活动教程等校本教材。梅江区人民小学、兴宁市第一小学等学校还大力开展客家山歌兴趣小组、汉乐汉剧社团、足球俱乐部等活动,进行剪贴陶瓷手工制作、喇叭电器维修、客家美食制作等校内实践活动。

梅州市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市教育局供图)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一直在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渗透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于去年教育改革中将中学生劳动教育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把劳动成果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而对此,大多数家长都表示支持。“我孩子所在的学校设置有日常家务清单,让我跟我孩子一起完成打卡。这种考核形式孩子自愿劳动的意愿也高,以前不会做家务的,现在开始会动手干了。”蕉岭县桂岭学校学生家长古雪辉分享道。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现有5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3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接下来,市教育局将大力推进各县(市、区)建立综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大力推动“活态传承客家文化,凸显红色教育品牌”系列活动,让各大中小学通过“小课堂”和“大社会”相结合的方式,链接社会教育资源,搭建多样化平台,让更多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图:梅州日报记者 吴海清

通讯员:冯伟

编辑:张晓珊



推荐内容